对于琴童们来说
拿到一个新乐谱时需要做什么?
是否是直接上手就弹呢?
不!先别着急弹
先把这几件事做好
才能事半功倍!
研究乐谱的第一步是仔细读谱,看清谱号、调号、拍号、音符及各种表情术语和演奏记号。
尤其是后者,在开始学习中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对乐曲的速度、情绪以及弹奏方法的处理不当甚至完全错误,后期修改时耗费很大的精力。
研究乐谱一定要理解各种术语、记号的含义。如贝多芬的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0P.13第一乐章引子上标有Grave,从这段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庄严悲伤的情绪,呈示部、展开部及尾声均标有 Allegro molto e con brio,这段快速的音乐有一种激动不安的情绪以及不满于现状与命运搏斗的精神。
如果对乐曲的正确曲式一点判断都没有,只是从头到尾不停地反复练习,只集中关心各部分的技巧,就无法把握全曲,很容易弹得毫无生气,背谱也思维混乱。
了解了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和声,便于将较长的乐曲分段练习,或进行比较记忆,逻辑记忆。
例如,知道乐曲为奏鸣曲式或有再现的三部曲式后,就可知道其呈示与再现二部分大体相同,从调性、和声、织体等方面略作比较,即可找出其异同,练习时则可事半功倍。
明确了乐曲的技术难点和训练目的,可有的放矢地选择辅助练习或针对目标强化训练,使练习更有效。
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了解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作曲家本人的独特风格,对于把握整个乐曲、选择正确的弹奏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贝多芬和德彪西二人的作品,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和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以两人同以“月光”为名的钢琴作品为例,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作于1801年,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时期,三个乐章贯穿演奏,强烈的感情变化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戏剧性。
第一乐章幻想风的柔和音响,又有来自心灵深处的悲伤、沉思。罗曼·罗兰称“这是艺术和心灵的奇迹,感情在这儿是一位强大的建筑师”。
而德彪西是印象派作曲家,其作品多通过音响的色彩描绘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月光》弹奏时要求非常敏锐的色彩感觉,要充分控制与调节指尖与双脚,靠触键的改变与踏板的适当使用寻求一种朦胧的音色,进入德彪西那令人恍惚,诗情洋溢的世界。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其思想内容也可以在学习后期,进行演奏深加工时更具体地实践,这将有利于正确地诠释作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教手段在教学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学习前聆听作品的音响,观摩名家的演奏,对作品取得整体的感性认识,诸如乐曲的情绪、风格、速度、力度及音乐形象等。
研究了乐谱,对乐曲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可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练习,更完美地表现,所以永远要把技术的练习与研究演奏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困难常常不是在音符上,而是在乐谱上。
乐谱是作曲家把创作的音乐传达出来的媒体。当要学习、再现这些音乐时,首先必须仔细地研究乐谱,才能尽快地领悟和准确地表现其内容。
学会读谱,正确的读谱,是每个学钢琴的人必备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