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苏联钢琴大师阿什肯纳齐自己介绍,他“吃透”一首小品只需一两个小时,最多不超过一天;“吃透”一首贝多芬奏鸣曲只需一两天,最多不超过一周,可见他熟悉和记忆一首作品的速度之惊人。
寻求高效的背谱之法是每一名专业钢琴学生的必经之路。今天,我们来为大家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背谱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这是背奏的根本要求,是演奏者对于作品掌握的熟练程度的直接体现。对于演奏而言,即使能将乐谱默写下来也并不代表能在舞台上准确流畅地演奏。
只有通过大量练习,使动作形成连续性,即便以“心不在焉”的状态也能准确、流畅地演奏才算是达到了登台的基本要求。
因此,养成在识谱阶段就编订指法并严格执行的好习惯是绝对必要的,只有固定的指法才能加快动作惯性的形成并且不断巩固下来。
02、键盘位置记忆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调性比较复杂、调号和临时升降记号繁多的作品。出于乐理与和声写作的要求,乐谱中往往会出现较为复杂的音高记录方式。
比如重升G,虽然在理论上绝对不能用还原A来代替,但在键盘上确是还原A,因此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音符时无需去记忆它到底是重升G还是还原A,而是直接记忆相应的键盘位置就行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乐谱的复杂程度。
03、和声分析记忆法
众所周知,西方近代音乐的创作基础就是和声体系,而钢琴的发音原理使其具备比任何管弦乐器都复杂得多的和声运用。
因此,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和声知识对辨识和记忆乐谱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处提到的结构并非完全指曲式结构的划分,而是包括对作品中所有音乐元素或动机的发展分析。
通过对作品发展的脉络和线索进行梳理,作品在头脑中形成从整体到局部都能清晰回忆的印象,这将大大提高背谱的把握性。
比如,运用所学的曲式知识对奏鸣曲的调性分布做一简要分析,对比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副题部分存在的调性差异,就能避免前后混淆这一奏鸣曲背谱过程中的“常见病”。
大量听唱片的众多益处不言而喻,除了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演奏提示和音乐处理的启发之外,还能帮助记忆。
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在头脑中能预先“听到”即将弹奏的音符,有时就像在视唱练耳课上进行听力训练一样,这时,即便演奏者忘却了演奏的动作和键盘位置,也能跟随内心听觉记忆顺利演奏下去。
顾名思义,通过反复看谱,在头脑中形成视觉映像,就像是对于某一图形的记忆一样。
这样,当演奏者在背谱演奏的过程中,眼前会浮现出乐谱的内容,演奏者会产生仍然是在照谱弹奏的感觉。
07、变换速度记忆法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动作惯性的记忆永远是最不需要劳神费心的方式,只须机械的重复练习就能形成。
但是这种最“顺其自然”的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即很容易产生对弹奏速度的依赖。
以极慢的速度完整地背谱是检验背谱牢靠程度的重要方法,因为在慢速弹奏的过程中,动作惯性消失殆尽,只有真正在头脑中清晰地存有乐谱的人才能完成慢速背谱。
绝大部分钢琴作品总是将旋律和技术任务更多地安排给右手弹奏,因而右手的印象总是最深刻的。
而左手通常以承担伴奏部分为主,不但容易被忽略,而且缺乏旋律性的织体有时确实更难记忆。因此,在舞台上右手忘谱的概率极小。
针对这一情况,演奏者应单独将左手部分背熟,消灭忘谱的隐患。当然,如果作品的旋律不在右手上则需反其道而行之。 分手背谱是保证演奏完整性的必要手段,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背谱方式完全不适合三声部或以上的复调作品。
09、无琴无谱记忆法
在背谱的后期阶段可以尝试完全在头脑中“默弹”的方式来加深印象,如果能够清晰地在想象中弹出每一个具体的音符而非一片音流,则背谱的熟练和牢靠程度已达到可以登台的标准了。
在正式登台之前,如能安排几次“模拟”演奏,往往能暴露出一些平时没有觉察到的问题,同时,“模拟”演奏也是对演奏者综合运用各项背谱能力的一种特殊训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记忆总是与遗忘并存的,这些背谱记忆法都是背谱的辅助手段,真正的要领是“重复”,只不过这种重复需要头脑:演奏者应当根据作品的特点结合自身条件将各种记忆法加以综合,灵活运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